1、田园理论。卫星城是和特大城市紧密联系着的。
2、“卫星城理论”是城市分散发展理论一种,它针对田园城市实践过程中出现背离霍华德基本思想现象,由恩温于1920年代提出。卫星城市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独立城市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派生产物。
3、这种设想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这是卫星城镇的思想萌芽。根据霍华德的设想,1919年英国规划设计第二个田园城市──韦林时,即采用了卫星城镇这个名称。
4、卫星城概念产生于英国,美国的泰勒正式提出并使用“卫星城(Satellite Ctiy)”这一形象性的概念。【起源】卫星城镇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
5、按霍华德花(田)园城市思想,卫星城市距母城不论远近,均应以绿带包围,与母城在地域上相分隔,但实际上两者间常因发生膨胀而连成一体(称为“集合城市”)。自1924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市以来,得到各国响应。
揭示中日城市规划差异:东京人口密集却不见拥堵的秘密 在亚洲这片土地上,尽管中日文化交融,但城市规划却有着显著的差异。让我们透过东京与北京的卫星地图对比,一探究竟。日本,这个对唐朝文化深深致敬的国家,其城市化进程与我国有异曲同工之妙。
文化交融下的城市规划:中日两国的城市化道路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在细节上却各有特色。 人口密度与交通拥堵的悖论:东京,这个人口密集的城市,却鲜见拥堵现象。其背后的秘密,藏在日本国土规划的智慧之中。 日本城市规划的独特之处:日本的城市规划不仅注重城市发展,更关注乡村建设。
1、卫星城镇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经历了附属型、半独立型和独立型等发展阶段。这种设想提出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新型城市结构形式,在中心城市周围建立一圈较小的城镇,形式上有如行星周围的“卫星”。这是卫星城镇的思想萌芽。
2、自1924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国际城市会议上提出建设卫星城市以来,得到各国响应。英国政府于1946年制订“新城市法”,把在特大城市外围建设新城的设想,作为政府计划予以实施。日本在1956年公布“首都圈建设法”,强调在东京100公里范围大规模发展卫星城。苏联于50年代中期提出要大力发展卫星城镇。
3、卫星城镇的概念源于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他设想在大城市周边设立一圈小型城镇,这些城镇如同行星环绕中心,体现了城市与乡村优点的融合,标志着卫星城理论的初始阶段。1919年,韦林成为首个采用“卫星城镇”这一名称的田园城市规划实例。
4、卫星城是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因这些小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太空中的卫星围绕某个中心点的分布相类似,故名卫星城。在中国,卫星城是指在中心城市或城区附近的城市、城县和城镇。卫星城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需要横向比较。例如,杭州是嘉兴的中心城市,同时是上海的卫星城市。
5、卫星城概念产生于英国,美国的泰勒正式提出并使用“卫星城(Satellite City)”这一形象性的概念.卫星城市同母市间尽管距离远近不同,但在职能上具有明显的从属关系。
1、卫星城、全称卫星型城镇,是指以大城市(在一定区域内起主导作用的城市,而不是在经济、政治或面积等仅单方面地位突出的城市)为中心、在地理空间上呈卫星分布状的城市或县镇。
2、卫星城是位于大城市周围区域的小城市,因这些小城市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与太空中的卫星围绕某个中心点的分布相类似,故名卫星城。在中国,卫星城是指在中心城市或城区附近的城市、城县和城镇。卫星城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需要横向比较。例如,杭州是嘉兴的中心城市,同时是上海的卫星城市。
3、卫星城概念产生于英国,美国的泰勒正式提出并使用“卫星城(Satellite Ctiy)”这一形象性的概念。【起源】卫星城镇理论的渊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
4、卫星城产生于英国,20世纪初就有学者提出在大城市的远郊建设一些地理上独立的小镇。美国的泰勒正式提出并使用“卫星城(Satellite Ctiy)”这一形象性的概念。此后,由英国开使,各国纷纷建立卫星城。
5、卫星城(Satellite Ctiy)是指在大城市外围建立的既有就业岗位,又有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城镇,是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母城)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象卫星一样,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