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乱世毁园,盛世造园。园林一定会复兴。几千年的积淀,几千年的传承,形成了如今的中国文化,园林代表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中国人藏在骨子里的居住符号。起源于“蓬莱”的园林,始终存在于中国人的居住梦想中,而在建筑史上,园林更是有故事的载体。
2、其一,是古典园林休矣论,其二是古典园林复兴论。前者将古典园林看作是无法融入现实社会的死物,否认发扬传统的积极意义。后者从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度出发,强调继承古典园林,却往往追随其表现形式。
3、西方园林经历的时期:古代时期、中古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勒诺特尔时期、自然风景式时期、现代公园时期 4 传统的西方园林以:意大利台地园、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为代表,同时也代表着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这两大造园样式。
4、西方园林在更高水平上的发展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十五世纪是欧洲商业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政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的宗教桎枯中解放出来,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创造性。
5、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园林设计开始流行,并逐渐从几何形状向巴洛克艺术风格转变。后期,园林设计追求主观、新奇、梦幻的效果,表现出手法主义的特点。 17世纪,法国园林设计师勒·诺特开创了一种新的园林风格,即古典主义园林。
6、古代罗马时期的园林没有大的造作。直到15至17世纪,随着文艺复兴,园林才焕发了生机,西方园林形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三种风格。 意大利盛行台地园林,秉承了罗马园林风格。如意大利费蒙的耐的美狄奇别野选址在山坡,园基是两层狭长的台地,下层中间是水池,上层西端是主体建筑,栽有许多树木。
象山校区位于转塘镇,周围是青山绿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是王澍一次大规模建筑设计的大胆创新与实践。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建筑风格是整个杭州市中最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整个校园都被浓厚的艺术气息笼罩,校区内多以中国传统类的大合院为主,加上建筑周边的植物,水景,整个美术学院宛如一幅动态中国山水画。让游客或者校区内的学生,都赏心悦目,在这里步行游玩观赏校区的风景是最好不过的体验。
建筑风格是指建筑在功能和外观形态方面所反映出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形态构成、空间组合、建筑饰样等方面所显现出的艺术氛围。建筑风格不仅受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材料和技术等的制约而且受设计者的思想、观点和艺术素养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传统建筑来说,它的存在都会与周边的环境产生关系,没有严格的限定室内外的空间划分。所以象山校区的建筑中并不拘泥形式和表象,所有的建筑都不是方正闭合的单一空间,面向山的一面彻底打开,形成一个半开放式空间,类似于传统建筑空间——天井的格局。但区别于它的围合状态,处于一种半包围式结构。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占地面积4万平米,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可容纳1万人。其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寄托了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保持了建筑的结构暴露在外,形成独特的外观。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位于杭州转塘镇,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
1、王澍把这些功力都贯通到他的建筑里,起承转合、一笔一划,均是宋人山水,是古典文学,是人与自然相亲,是建筑隐退,人在园林里移步换景,工作、学习、生活。每年春天,王澍会带学生去苏州看园林。课堂上,王澍常常会让学生从宋元的山水画中体会建筑精义。
2、王澍作品展现了对材料价值与叙事性的尊重,体现独特设计哲学。作品包括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宁波历史博物馆等知名项目,以及三合宅、五散房等代表作。
3、漫步其间,无论是太湖石与园林圈门的和谐交融,还是屋面步道的步移景异,都让人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独特韵味。王澍与新中国的建筑叙事/ 王澍的作品,不仅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诠释,更是对中国文化在全球建筑语境中的重新演绎。他以解构与重组的方式,赋予建筑以个人风格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4、王澍的建筑风格有利用纯粹西方的现代艺术理念(现成物拼贴)和现代建筑手法(解构主义),创造了东方田园美感,王澍的建筑里大量运用了中国已有的建筑元素,砖、瓦,甚至专门去收集旧的砖瓦。
即使这种材料远在千里之外也在所不惜;或者为了降低能耗,采用十分复杂的材料与工艺制造。好的建筑应便于建造,易于维护,并应根据地方经济与技术水平、造价、建造体系和建造速度采用合适的技术。材料也是地域性的直接反映。
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的木结构工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青砖磨缝、雕梁画栋的细节,以及飞檐斗山的造型,无不体现出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和深厚的艺术审美。四合院的居室门窗,更是民族特色鲜明的艺术珍品。
四合院的建造并非单纯的艺术体现,而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遵循《营造法》的原理,注重比例与平衡,通过严谨的布局和精细的做工,展现出壮观与典雅的风格。无论是名人府邸还是平民住所,都体现了古代匠人们的智慧和技艺。
当代建筑活动中,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地方性的乡土材料,传统结构与营造技艺在经济性和适宜性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体现地方建筑的文化特色,如何继承和发扬至今仍然具有非常实用价值的乡土材料和传统营造技艺,是乡土材料在当代建筑运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王澍选择避开了张扬和新潮。赋予了各类规格的公用建筑现代的、理性的、充满诗意又成熟的设计。这些作品已经成为中国丰富的建筑和文化中的现代文化资产。作品表现了现代建筑既根植于当地文化的底蕴,又能与传统元素相结合,展现了富有神秘和神话色彩的风格。
2、王澍的建筑设计好在哪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中国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相融方式,王澍在当代中国建筑界里提出了完全基于个人思考的
3、王澍的智慧体现在他能在繁华中保持冷静,洞察建筑的本质,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个人视角和对中国文化的深刻洞察。他通过独特的设计手法,如“切片式”的设计,展现了不同空间状态下建筑形态和人活动方式的转变,展现出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4、王澍在中国建筑界以地域化的视角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现代建筑大师”。他的建筑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中,尤其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最为典型。许江院长独具慧眼,将新校区的设计重任交给了王澍,他并未采用常见的现代大学规划模式,而是追求一种与杭州自然风光和谐共生的诗画意境。